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打造泡沫下的竞争力
 作者: 丁辰灵    时间: 2011年04月19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给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CEO的七个建议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目前硅谷的技术天才们,正围绕着三个词打造新型的创业公司,分别是 LOCAL (本地化)、SOCIAL (社交化) 和MOBILE(移动)。其中基于地理位置(LBS)的Foursquare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展了100万用户,并拒绝了雅虎的并购。而通过手机一起拍照片的新公司 Color尚未发布产品,就获得了4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在中国,无数基于iPhone平台或者Android平台的创业型公司涌入这个市场。天使投资人雷军投资的小米科技,获得了启明投资和晨兴投资的 3000万美元风险投资。而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也孵化包装了多个如豌豆荚、掌上应用汇、点心等创业项目。

    这让我们不由想起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破灭时的情形。那个时候,初创公司很容易拿到融资,开发互联网网站型产品,前期没有商业模式,没有收入,一旦风险投资资金跟不上公司就会裁员甚至倒闭。当年的互联网和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是如此相似:带宽不够,支付手段欠缺,用户基数少。

    但是彼时今日却又是如此的不同。今天,新媒体广告已经充分证明了其价值,而电子商务和游戏更已经发展出了非常成熟的收入模式。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比起当年互联网的前辈来讲,对“钱景”会更加看得见。

    如何能从开发热门和伟大的产品成长为一间伟大的公司,避免成为泡沫中比赛烧钱的牺牲品,是创业公司面临的挑战。

给创业公司的七点建议:

专注

    选准一个看清楚的细分领域,持续耕耘。不要贪多,也不要贪大。谨记小即是美。不要在还没有清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情况下,开发多个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做一件事”。

开发解决问题的产品

    哈佛大学一位教授曾经说过,人们并不是想买一个钉子,而是想钻一个洞。永远在用户角度想,你为他解决了什么问题,才能开发出能“解决问题”的好产品。今天各种基于地理位置的签到型产品,可以各自思考,自己想帮用户解决什么问题?用户是否真的需要那些虚拟的勋章,或者用户有更深层的需求可以被挖掘和满足?

现金为王

    在有钱的时候融资,而不是钱快花光的时候再去融。目前的资本市场很火,抓紧融资,装满弹药。企业从初创到上市或者卖掉,最好不要超过4轮融资,不然你会因为融资太多,而失去控股权。丧失控股权并不可怕,由此带来的方向的迷失才最可怕。

    记住现金为王,每融一轮资,告诉自己,要用2年,然后根据资本市场的情况可以随时提前融资。比如目前资本市场良好,可以6个月就融下一轮,但是一般来讲,每轮融资相隔不要超过一年。

人才

    如果能花2万元,请一个一流的人才,不要花1万元请2个平庸的人才。人总是喜欢管比他弱的人,只有一流的人才才可以带来更多的优秀人加盟你的企业。

    避免融了资就拼命扩大团队。记住再优秀的人才也需要时间融入一个团队和集体。尊重一个组织的自然生长规律,在主营业务还不明确情况下盲目扩张团队是很危险的。

    不要只重视工程师,设计是品牌的基础。花大价钱去雇优秀的设计人才。

品牌,服务,口碑

    融资融到以后,不要把资源过多浪费在广告和预装上。除非你的每一分广告费都能带来二分或者更多的收入。尽可能的通过口碑和良好的服务打造良好的品牌。只有品牌可以长久。一时间花钱买来的用户,也可以随时卸载掉你的软件。

构造竞争壁垒

    把资源花在一切能给你带来更高竞争壁垒的地方。如果现在的商业模式不明确,没关系。你至少得想明白,如何构造竞争壁垒。

    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砸广告费进行预装,并不能很有效的构建竞争壁垒。用户在试水和怀疑阶段,很容易会在广告消停以后就把你忘记。

    换一句话说,有千千万万个App,为什么消费者要持续用你的产品和服务?想清楚这点以后,持续在一个方向不断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竞争壁垒。

长跑

    除非有合适的买家,不然在目前移动互联网还在初始的阶段,放弃短期就成功的想法。做好长跑的准备,熬到别人都坚持不住了,你就成功了。

结语

    IT市场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谁也想不到诺基亚会瞬间拥抱微软!在中国目前并不成熟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优秀和成功的企业应该积累除了“代码”之外的优势。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尊重组织成长的自然规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