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美国经济:黯淡中的一点光亮

美国经济:黯淡中的一点光亮

Colin Barr 2008年10月20日
个人储蓄率有所上升,虽然对就业和房产市场没什么帮助,但长期而言是件好事。

    储蓄率有所上升,虽然对萎靡的就业和房地产市场没什么帮助,但长期而言是件好事。

    作者:Colin Barr

    美国遭遇的经济风暴将给陷入疲软的就业和房地产市场带来更多的破坏。

    虽然接下来三四个季度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但是美国经济似乎正在经历一个长期的转变,最终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几十年来,美国人把越来越多的收入用于消费,负债也越来越多。现在是第一次把目光转向了储蓄。

    个人储蓄率用于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未支出的部分,2008年第二季度这一比率上升到了约3%,而此前已连续四年低于1%。

    美国人当然不可能就此获得任何节约大奖,因为在德国和日本等债权国,消费者的储蓄率可以达到10%以上,但是回归储蓄这一转变对美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长远来说储蓄增加是好事,因为国内储蓄汇集起来,可以向企业放贷,投资新厂房,添置新设备,从而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

    国内储蓄增加还可以帮助美国减少境外借款,这样在面对债权国的时候美国就可以少些压力。这些国家现在每年为美国提供成百上千亿美元的贷款。

    喜忧参半

    可惜的是,节俭的做法短期内要付出一些代价。存款增加意味着消费减少,从而使零售业和汽车业等其它消费驱动的行业陷入困境。上周三出现的零售额超预期下滑就是最新的例子。9月零售额下跌1.2%,是6年来首次同比下降,也是16年来第三次下滑,跌幅远大于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0.7%。

    鉴于三分之二的经济活动来自消费,节约现象将增加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并将削弱政府在金融市场大规模干预政策的效果。

    “跌幅之大显示了消费者正普遍减少支出,一时之间很难扭转。”PNC金融服务集团经济学家斯图亚特•霍夫曼(Stuart Hoffman)撰文指出,“虽然联邦政府已经全力以赴,应对今年这场严重金融危机。”

    联邦政府的应对方案包括计划动用2500亿美元购买银行优先股,为银行存款和银行债务提供担保等,旨在为信贷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经济活动。决策者承诺再次为银行间同业拆借提供担保,以恢复陷入衰退的经济增长。尽管政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仍略有盈余。

    “本计划是实现目标的一个手段,”霍夫曼谈到财政部同意向花旗(Citi)、摩根大通(PMorgan Chase)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注资时强调,“最重要的是支持适度谨慎的贷款。”

    但是在9月工业产值和产能利用率急剧下降,经济减速的征兆进一步出现的情况下,美联储表示,关键在于银行要向谁发放贷款。的确,光靠给银行注资并不能保证它们有效地放贷,因为企业和消费者在很长一轮信贷扩张之后,都试图减少举债。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资深研究员威廉•克莱恩(William Cline)指出,过去20年美国储蓄率下降的同时,伴随着银行贷款率的剧增,消费者纷纷借房价上涨的机会赚钱。

    克莱恩说,90年代银行信贷增长保持在平均约6.5%的水平,之后经过四年增长于2007年激增至12%。与此同时,美国个人储蓄率于2005年房产泡沫顶峰之时跌至负值,而90年代早期储蓄率约为7%。

    克莱恩同时还是2005年出版的《债务国美国》(〝The United States as a Debtor Nation〞)一书的作者。他表示,“我们已经开始部分回归储蓄”。信贷紧缩让消费者信贷活动大为减少,房价下跌让美国人不再感到那么富有。“我们将看到家庭消费方面更多的压力。”

    就目前而言,这就意味着商品销售企业压力增大。美国汽车销量放缓,触底到上世纪90年代早期水平,因此,通用汽车(GM)和福特汽车(Ford)本月股价大幅下挫,为几十年新低。梅西百货(Macy's)周三下跌了12%,原因是此前它们下调了赢利预期,导致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警告说,如果问题进一步出现,可能调低其信用评级。

    位于新泽西州首府特伦顿的Mercadien资产管理公司总裁、金融顾问肯•卡门(Ken Kamen)表示,政府出手相救意味着减债不会带来经济崩溃的危险,长期来看明显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但并不是说短期也能看到积极影响,上周三股市重挫9%就很能说明问题。

    卡门提醒客户在仓促作出决定前,要想清楚投资组合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

    “罗盘指针还未停下时,谁都不想重新制定未来的投资方向,”他表示,“你可能有必要抛售资产,但前提是这样做不会令你寝食难安。”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