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商业

全球视角看疫情:避免恐慌,避免自满

财富中文网 2020年02月02日

人们从埃博拉、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中吸取了大量应对经验,前三次疫情都是在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之前被控制住了,这次应该也不例外。

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意味着:这不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单打独斗,而是一场全人类与该病毒的较量。

对于疫情及中国的防控举措,国际媒体非常关注。

已知的未知

冠状病毒并不罕见。美国《时代》杂志1月30日题为《病毒爆发在即,人类如此反击》的文章称,在全球每年流感病例中,有10%-30%要归咎于四种冠状病毒之一。

《时代》官网截图

文章指出,在某些方面,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流行病学教授、冠状病毒的遗传序列专家拉尔夫·巴里克和团队曾从蝙蝠中提取了一系列冠状病毒。他们发现,从遗传角度,这些冠状病毒是在非典病毒的基础上变异了2%至12%,并预测,这些冠状病毒可能在人群中重新出现。

但《时代》杂志也表示,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抵抗这类新型病毒的暴发。那些使任何生物基因蓝图测序都成为可能的技术,给人类带来了超越微生物的优势:我们可以绘制病毒基因组图,从而提供有关病毒如何传播的宝贵线索,甚至帮助弄清人类免疫系统该如何最好地与之抗衡。

《经济学人》在1月30日发表的《武汉病毒会蔓延吗》一文中,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称为“已知的未知事件”。报道称,2003年非典时期,病毒的基因测序需要数周时间,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科学家迅速分离出这种病原体,并与世界分享了它的基因序列。不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而言,基因序列数据的获取都将帮助医生更好地确诊病例,并更快地研制出疫苗。

美国商业内幕网援引耶鲁大学传染病学副教授理查德·马丁内洛:“一周之内,该病毒的RNA序列就得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人们可以查看并进行分析。这是前所未有的。”

寻求解药

2020年1月29日,香港一家商场里,一位女性拿着新买的防护口罩。图片来源:Justin Chi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财富》杂志在1月25日发表的《寻找冠状病毒疫苗之路》一文中说,病毒基因组已被中国科学家破解,并与其他研究人员共享以加快疫苗的研发。掌握了基因相关信息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不必再苦苦等待样本。

在1月29日的《科学家竞相开发冠状病毒疫苗》文章中,《财富》提到,强生公司首席科学官表示,现有“数十位科学家”正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并表示“非常有信心”研发成功。

此外,2017年成立的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也于上周宣布,将与Moderna Therapeutics和Inovio Pharmaceuticals两家公司,以及昆士兰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合作,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研发疫苗。

“所有人都想尽快行动,” Inovio首席运营官杰奎琳·谢对《财富》说。

《财富》文章还提到,由于目前已有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爆发积攒下的数据,且科学家早已熟悉冠状病毒的蛋白特性,因此以往经验将更有助于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例如,香港大学研究人员正研发的实验性疫苗,即是通过修改部分现有流感疫苗得来。

BBC报道,澳大利亚成为海外地区首个成功培育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国家。澳大利亚墨尔本多赫迪传染与免疫研究所29日宣布,根据24日皇家墨尔本医院的病人样本,已成功培育出病毒毒株,并将通过澳大利亚公共健康实验室分享给世界卫生组织。

加拿大《环球邮报》在题为《在冠状病毒暴发的中心地区,西药与中药邂逅》的报道称,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寻找可以解决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筛选出数十种潜在候选药物,包括抗HIV药物,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同时也有许多人正把目光转中国传统医学。据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研究所学者梁秉中的一项研究,当年一半的非典患者服用了中药。

心理战:信息与病毒赛跑

奈飞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爆发》中谈到,“人的恐惧总是比逻辑先起作用”。面对任何一次涉及生死的传染病,恐惧都是人类的第一本能。

《经济学人》将这种恐惧的原因归结于指数型的增长:随着几十个案例变成数百个、成千上万个,这种激增难免引起人们对医疗保健的崩溃,对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猜测。

商业内幕网称,心理研究表明,新威胁的出现往往会比熟悉的威胁更使人焦虑,人们倾向于对新威胁表现得反应不足。全球健康和流行病学教授阿米拉·罗斯接受其采访时也表示,在传染病暴发的早期阶段,很多恐慌是“对未知的恐惧”。

和2003年非典病毒爆发的时代背景不同,新闻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已不只掌握在媒体手中,人类的社交能力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催化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亚洲新闻台认为,现有时期和环境下,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更容易泛滥成灾。谣言和网上虚假信息则会误导公众,使人们对新型病毒产生误解。

诸多外媒认为此次中国对于疫情信息的公布更加开放透明。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面对疫情控制表现出了高度紧迫感,对任何试图隐瞒重要信息及不作为、慢作为者发出了警告。《俄罗斯报》援引俄方官员及专家的话指出,中国表现出的公开性,对疾病研究帮助极大。英国《卫报》则称,与非典时期相比,中国正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物资匮乏

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在1月31日的报道中称,全球口罩资源陷入短缺,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等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南华早报》1月31日的文章援引中国官方数据,称湖北每天需要10万件防护服和设备,但全国的40家工厂每日最多只能生产3万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董事亨利埃塔·福尔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说:“这种冠状病毒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但更严重的是,很多必要的资源供给正面临短缺。”

《南华早报》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将在未来几天及几周内发送更多的物资。世界卫生组织也加强了对武汉的补给行动。

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0日的文章称,从埃博拉病毒到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几乎总是没有预期的那么严重。一旦流行病大爆发的风险消退,投资者应该面对一个进场的机会。对于市场而言,“传染”是短暂的。

文章表示,2003年非典后的市场反弹是迅猛的。此前遭受重创的航空公司股票在两、三个月后出现反弹。在接下来那个季度,制造业和建筑业恢复了元气。航空客运量的下降也是短暂的。全球股票市场全年上涨近30%。

报道称,医疗保健等行业在此次疫情中会有良好表现。消毒剂和口罩短缺意味着生产企业大有可为。它们的股价会大幅上涨,其中一些企业股票的市盈率高达80倍。

美国CNBC29日就疫情及相关问题采访了金融业内人士山姆·查尔。他表示,疫情确实会对消费、旅游以及金融行业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应该是暂时的,而非长期性的。历史经验表明,经济活动可能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的那个季度全面恢复。

美国媒体MarketWatch于2月1日发表文章《投资者对新型冠状病毒不应过于恐惧》。文章提出,人们从埃博拉、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中吸取了大量应对经验,前三次疫情都是在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之前被控制住了,这次应该也不例外。文章引用高盛分析师的话,称疫情对旅游和消费的影响预计在数月内消除。·

外国“监工”

雷神山施工现场直播截图

为集中收治更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的“小汤山”模式,武汉市雷神山、火神山两座专门医院现已开工。按计划,雷神山医院将于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雷神山医院可在2月5日按期交付。

此次施工现场采取的实时直播形式也引来了不少外国“监工”。

《华尔街日报》1月30日发表文章《中国怎样在10天内建一座医院:这个国家在和病毒赛跑》。文章提到,这些照片、视频及其他公开信息全面展示了两座医院是如何迅速拔地而起的。

英国BBC1月31日的报道称,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挖掘机和搅拌机如今成了英雄。在中国,已有超过4000万人在线观看两座医院的建设过程,并给许多机器起了昵称;海外则通过YouTube和Periscope为国外观众进行直播,获得数十万观看量。BBC评价道,这使人们更加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参与了正在发生的大事。

我们来看看外国“监工”们的评论:

这么快的速度真是让人惊讶!

要是在西方,可能还处在纠结风险评估的纸面阶段……

毋庸置疑,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项优势。人的潜力也是一项重要因素。

想到十天建成一座医院的我:惊了。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文章写道,“这是一个发展中的故事,一方面要避免恐慌,另一方面则要避免自满。新的疫情是一场对人类文明和技术能力的考验。让我们通过这场考验。”(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