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坤祚评《谁在消费“状元”,谁在制造焦虑?》
坤祚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看了下之前的教育部文件,可谓淳淳劝导、软硬兼施,“希望舆论淡化对于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概念的强调”,紧接着下半句,“对于存在违规宣传、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中介机构、网站、APP等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往年的今天,该是“成绩放榜时,状元出炉日”,各地报纸必定会对高考成绩立体式报道,文、理科状元、榜眼、探花“花落”哪所城市哪所高中、各科成绩多少,一目了然;稍后,是家长分享养育心得、班主任讲述学习习惯,状元的作业本和笔记得以公开;接下来的新闻,该是几所知名高校的招办主任轮番上门抢人、劝说填报志愿了。

禁止炒作状元,是教育部多年前就做出的规定,但是,三令五申之下屡禁不止。

今年倒是静悄悄,目前还真没有各省市名列前茅者的消息。比如云南省就公开表示,已经屏蔽了文理科前50名的信息。有学校为了避免使用“状元”两字,用的是“考的比较好的两个同学是……”。

从今往后,状元姓甚名谁,也许无从得知了。

状元的公开和集体谈论,有社会期待因素,也有“幕后推手”。尤其是孩子在初高中阶段的家庭,“状元”是年度期待人物,是不可错过的集体围观现场。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国民心态里,高考的胜出者,才应该是孩子的最佳偶像。

状元背后,推手有三。一是高中学校,放榜后第一时间发“喜报”,在学校和城市街道挂上横幅,过去是学校的常规操作。“状元出自我校”以及“升学率”,关乎教师工作的评价和考核,也关乎“生源”。

二是媒体,在过去网络不发达的都市报时代,高考次日刊登考卷、放榜之后报道状元,是报纸的年度重头戏,每年这几天,街面的报纸一定会被抢购一空。

三是地方政府,出了状元、升学率在本省本市名列前茅,政府的脸上有光,对老百姓有个交待,至少对于主管教育的领导而言,这是政绩加分项,当然乐得宣传。

旧时科举放榜,状元、秀才戴红花、骑高头大马巡游街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如今严禁公开谈论“状元”,斥责炒作,严厉打击,或许要思考深层原因,社会过去关注状元,究竟在关注什么?一场重要考试选拔而出的“尖子”,具有应试教育阶段的“优秀代表”的示范意义吗?如果状元不具有,“升学率”也不具有,还有什么更好的K12教育评价参照系? #谁在消费“状元”,谁在制造焦虑?#

652021-06-24 19:06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