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高标准UPS:永不满足现状

高标准UPS:永不满足现状

刘 聪 2014年04月09日
2002年以来,UPS在中国已经累计投资10亿美元,如今业务覆盖中国330个城市,国内员工数量也从最初几十名外籍员工,到现在超过6,000名中国员工。
    如今,黎松江对UPS中国的定位非常清晰,UPS通过在中国多个地区的网络拓展,吸引大批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客户跟随UPS深入中国内陆——如郑州、成都等。而在UPS的合肥服务共享中心,UPS的“全球服务”理念则更为深入。黎松江称:“中国现在是公认的世界工厂,但我们需要一个‘办公室’,可以控制所有的后勤服务。未来还有可能让日本、韩国、美国UPS都进入这个‘办公室’,从而大大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国内企业选择UPS进入国外市场,会增加其在海外的诚信度,同时可以为商品输出带来安全保障。“十多年前,客户曾担心产品在海外的销路。UPS可以帮他们把样品带到海外,甚至帮他们寻找市场——例如美国的大型商场超市等,如果有介绍人会更容易达成合作。”黎松江称。

    在UPS的解决方案决策中,黎松江一直对其会议决策的高效津津乐道。这也源自UPS的会议传统:尽量少用PPT。黎松江称:“我们尽量不用PPT,只用一张白板,找出问题在哪里,相关负责人是谁,最优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去执行。”

    这与许多大公司每逢开会相关人员聚集一堂,用PPT讲演的方式完全不同。在黎松江看来,如果20~30个人同时坐在一个房间里,有人可能因为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而精神不集中,效率很低。

    这也是UPS中国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工作方式。黎松江在UPS中国任职的十多年中,亲历了公司管理层由几十名外籍高管组成,到目前仅保留几位外籍高管,其余全部是中国本土高层的过程,也让UPS中国形成了独特的选拔优秀人才的思路。

    在UPS的企业文化中,有大量中国本土员工都是通过基层内部选拔,晋升到高级经理、总监的职位,这也与UPS美国的实际情况一致。黎松江透露,UPS的历届首席执行官中,有多位都是从驾驶员级别的员工做起,通过半工半读,逐渐晋升至主管、经理,最后成为企业首席执行官的。例如1964年,吉姆·凯利(Jim Kelly)在新泽西州加入UPS,成为一名负责包裹投送的卡车司机。凭借其出色表现获得逐级晋升,在1997年被任命为UPS首席执行官。

    “值得庆幸的是,进入UPS中国公司的实习生大多数至少有大专文凭,而美国创业的年代很多人没有钱上学,只能通过半工半读。”黎松江称。

    曾经有一位现已退休的UPS前国际总裁在上任之初对黎松江说,他的父亲曾是位出色的财务人员,但在他16岁生日的时候,父亲表示他18岁时应该独立生活。而他本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夜班搬运工,开着一辆旧车去送货,最终拿到了财务学位。也正是UPS给了他这个机会,让他继续坚持,最终在30年后任职国际总裁。

    黎松江称,UPS的企业文化在员工手册中的篇幅很长,但通过长时间的理解,大家会慢慢明白何为“以人为本”——UPS给员工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这种文化已在UPS中国深入人心,而UPS美国总部的高层来中国考察时,也会到操作中心第一线亲口讲述这些故事。

    关于晋升制度,UPS每年都会制定职业发展计划,考察每个主管的能力,决定是否需要晋升或者提供培训机会,甚至通过内部转岗晋升。

    在黎松江看来,UPS的企业金字塔架构中,金字塔底部正在不断扩大——如今6,000多名员工中,部门层级和基层员工的规模正在逐渐增加。

    黎松江认为,内部转岗提升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公司业务拓展后为员工带来的更多机会。曾经有一位UPS的女性法务部员工在黎松江的建议下转到人事部发展,由于表现出色,后来又被任命为华东区快递业务总经理。

    考察中,黎松江发现这位同事在两年内,出色地完成了多个相关项目,而且她在多个岗位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和管理经验,现在管理华东几千人的员工更加得心应手。

    在UPS高层员工中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即需要适应多个城市的调度工作。但对于需要权衡家庭与事业的员工来说,可能会出现两难的情况。黎松江曾劝说UPS南方的一位40多岁的女性总经理去上海任职,因为这将对她事业发展大有帮助。但这位女同事考虑女儿还小,一直没有同意。直到女儿上了大学,她主动向黎松江请缨去上海工作。

    黎松江称,对于物流行业来说,移居到另一个城市可以充分学习不同的市场文化。而企业与员工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公司制造机会,员工也要重视机会。“在这19年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黎松江说道。(财富中文网)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