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潘多拉网络电台创始人震动音乐业
 作者: Michael V. Copeland    时间: 2010年09月14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七十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蒂姆·威斯特伦和唱片公司、零售商及消费者交上了朋友,而且他的公司开始盈利了。这对一位曾经饿肚子的音乐人来说还算不错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蒂姆·威斯特伦(Tim Westergren)创立潘多拉网络电台(Pandora)的道路颇有几分曲折,而今它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台。这位44岁的高管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是落魄的音乐人。90年代末期,在帕洛阿尔托假日酒店的一场特约演奏中,他在一台大屏幕电视前弹钢琴,而上面正播报最新的美式橄榄球比分。更让他感到受辱的是,一个球迷走过来“问我能不能停一会儿,这样他就能听到比分”,威斯特伦说道。“他能看到比分,但还想亲耳听到。”那天晚上从酒店厨房领到免费汉堡之后,威斯特伦放弃了在酒店演奏的生涯,开始考虑其他的音乐行当。

    如果你是潘多拉网络电台2,100万名包月用户中的一位,你也许应该为这项服务感谢这位无礼的体育迷。

    早在苹果公司(Apple)推出具有Genius推荐功能的iTunes音乐商店的几年之前,威斯特伦就想到,利用技术帮助音乐迷们发掘音乐人新秀可能是个商业机会。他开发了音乐基因组计划(Music Genome Project)来分析具有类似特质的音乐,并在2000年推出了潘多拉,让用户能够根据他们喜欢的乐队定制电台。比如说,如果你是“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乐队的粉丝,那么潘多拉就会播放杰瑞·加西亚(Jerry Garcia)独唱专辑、乐队合唱团(Band)及“费什”(Phish)乐队的歌曲,它们都具有微妙的类似特征,或者说“基因”,如发音风格和曲调。

    这项免费服务立刻在消费者中风行起来。最终,潘多拉网络电台成了四面楚歌的音乐业、电子产品制造商(其中一些将潘多拉应用程序嵌入设备中)甚至是像亚马逊(Amazon)等未来竞争者的模范合作伙伴。更有甚者,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也对潘多拉表现出好感。威斯特伦称,他和他的团队被乔布斯选中,成了苹果公司4月份的活动中展示iPhone应用程序的少数幸运儿之一。“我们帮他们卖手机。”威斯特伦说。“他们觉得不错。”

    潘多拉网络电台通过建立这样的关系来扩大影响力。“把这项服务装在每一个设备上,这样潘多拉的听众就能从几千万增加到几亿。”他预计。

    去年下半年,潘多拉网络电台宣布了其首个盈利季度,大部分收入(威斯特伦透露去年为5,000万美元)来自视频、音频和平面广告。(无广告的高级服务年费为36美元。)“潘多拉的例子说明,新的收听模式可以转化为收入。”美国唱片业协会(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主席米奇·班沃尔(Mitch Bainwol)表示。

    那些对在线传播自己作品经常动辄发怒的音乐人也是潘多拉迷,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每播放一次他们的音乐,他们就能获得报酬。(去年,公司向表演者和发行商支付了3,000万美元的使用许可费。)由于潘多拉网络电台提供歌曲不以流行程度为标准,因此每首符合类别的作品,不管是由一支非签约乐队还是大唱片公司的音乐人制作,都有被播放和找到知音的平等机会。

    这种音乐上的“任人唯贤”,也许正是威斯特伦创办潘多拉网络电台的最重要原因。他希望提供一个渠道,让人们发现众多非签约的音乐人,90年代时,他自己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1994年,他的乐队YellowWood Junction [名字以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诗为参考]被旧金山一家电台封为“最有前途的非签约乐队”,其实这也不怎么光彩。

    “有些乐队很棒,但只有看过现场表演的人才会知道他们。”威斯特伦回忆起他的巡演岁月。“我还记得我当时想:‘要是这些乐队能获得曝光的机会就好了。’”

    换句话说,要是威斯特伦在假日酒店大堂演奏、带领YellowWood Junction乐队的那些日子里就已经有潘多拉网络电台,那么一切也许就大不相同了。“我们本可以出名。”威斯特伦大笑道。“我们本来可以名声大噪。”

    译者:陈晔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