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下一波大救援
 作者: Allan Sloan    时间: 2009年10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五十四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检讨陷入困境的退休金计划:社会保障体系计划为何比任何计划都更重要,决策者如何才能改进?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我跟妻子所缴社会保障税(明年年底之前为 271,508 美元)和利息总计 804,686 美元,并且根据测算,我们能拿到 600,293 美元的社保金。我们为何还要向社会保障制发难呢?答案是:虽然社会保障的支付义务是实实在在的,但这 80 多万美元资产却是虚幻的,只不过是政府欠自己的账单而已。

    现在稍稍回顾一下─实质上应追溯到 1935 年─我们是如何陷入这一麻烦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所设立的社会保障,看起来像是保险公司和受资助福利计划的混合体,尽管它二者都不是(顺便提一句,《财富》几乎在 75 年前,即 1935 年 12 月刊上就指出了这一点)。

    不,它也并非像一些人宣称的那样是一个庞氏骗局。庞氏骗局是用今天投资者的钱来支付昨天的投资者,并且─它最关键的要素─就此撒谎。与此相反,社会保障并没有就自己的实质撒谎:它是一个代际间的社会保障计划,今天的劳动者供养其父辈(以及残障和遗孤人士),并寄望其后辈也将供养他们。它不是一个养老金基金,也不是一个保险公司。

    社会保障有它自己的一套运行方式,其中税收称为“供款”,尽管并非自愿交纳。“信托基金”在其他领域表示向受益人提供的真实财富,但在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政府部门(财政部)欠另一个部门(社会保障署)的债务。“有清偿能力”在真实世界里是指资产大于负债,但在这里只是意味社会保障信托基金余额为正值。

    唉呀,信托基金只不过是会计里的一个记账项目,虽然也是一个针对纳税人的道德和政治诉求。真正决定社会保障能支付多少社保金的是其现金流,而非信托基金。尽管有信托基金的存在,但它本质上仍是一个现收现付系统。

    大多数人都说直到 2035 年社会保障体系将一切正常。可我为什么却要说它很快就需要大救援呢?为此,我们需要考察信托基金的运作方式。它目前持有大约 2.5 万亿美元的财政部债券,预计规模将超过 4 万亿美元,但社会保障已开始出现税收的现金收入远远低于支出的情况。例如,预计 2023 年其现金缺口将达 2,340 亿美元。不过,信托基金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加,因为作为利息收入,它将获得 2,450 亿美元的财政部欠账单─财政部以债券而非现金来支付利息。

    “信托基金没有任何财务意义。”戴维·沃克尔(David Walker)说。沃克尔曾任美国审计总署(General Accountability Office)主席,现为彼得森基金会(Peterson Foundation)总裁,这家基金会倡导财政责任。“如果你在私营部门这样(记账),你会蹲大牢的。”

    为了说明社会保障信托基金为什么既不是社会性的也不是安全的,既缺少资金,又是不可靠的,还是来看看我最钟爱的一个人吧:我自己。

    社会保障向我们夫妻二人及我们的雇主收取的现金,并没有放在社会保障之中。它们被挪用了。其中一部分用于支付社保金,另外一部分提供给了政府其他部门。自 1983 年遭受现金流危机以来,社会保障每年收取的税收资金都高于社保金支出。它用多余部分购买财政部债券,并把这些债券存放到信托基金,缓解了财政部需要向投资者筹集资金的压力。但社会保障收入的现金低于社保金支出的需要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拭目以待。

    假设明年年底社会保障发现自己缺少用来支付我们夫妻二人 2011 年 1 月 1 日那笔社保金所需的 3,486 美元。它将要求财政部赎回 3,486 美元信托基金持有的财政部债券,以此筹集这笔社保金。财政部将通过向投资者增发 3,486 美元的债券筹集所需资金。这等于 3,486 美元从政府欠自己的国债变成了欠投资者的债务。没人会关心前者,但几乎所有人─当然也包括债券市场─都会非常关注后者。

    请我们稍微思考一下。财政部是必须借钱偿还所欠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资金的。而财政部和社会保障署同属政府部门。这说明信托基金对于整个政府而言没有任何经济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政府必须向私人投资者筹借赎回证券所需的资金。如果信托基金直接向投资者出售其持有的财政部债券,效果也是一样的─政府为支付社会保障支票而增发国债。现在明白了吧!信托基金不是一个储蓄工具,它只不过是一个记账项目而已。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社会保障预测的年度现金流赤字刚开始时数额很小,但很快增至 12 位数。好比是每年一个 AIG,然后每年两个,再后每年更多个。这根本就是不可持续的。

    在社会保障的年度受托人报告上,你是找不到这样的图表的。今年的年报长达 222 页,我们是从第 196 页一个不起眼的表格的特别网上版本提取到这些信息的(详细资料请访问财富网站)。

    要求维持现状的人坚称,直到 2036 年“都不存在问题”,因为直到那时信托基金都拥有正资产。这种观点及社会保障署计算“清偿能力”的方法,都假定财政部有能力且有意愿偿还信托基金持有的财政部债券。他们还假定,到那时将掌握国家大权的我们的后辈们也将乐意放弃这笔钱在其他方面的用途。我肯定不会做这样的假设。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