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巴菲特开上电动车
 作者: Marc Gunther    时间: 2009年07月13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四十九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他为何信赖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和一位喝下了自家生产的电瓶液的首席执行官?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电动汽车就是解决的办法之一。它们排放的温室气体比燃烧汽油的汽车要少得多,而且燃料成本也更低,即便油价低廉时也是如此。这是因为电动引擎比内燃引擎效率更高,大规模生产能源(如煤电或核电)的浪费程度,也低于小规模生产能源(如在内燃引擎中燃烧汽油)。

    以上的概念用数字来反映大致如此:假设你每年驾车 12,000 英里,汽油价格为每加仑 2 美元,电费为每千瓦 12 美分─美国大部分地区的电费大致都是这个价格,那么一辆每加仑油行驶 20 英里的汽油驱动汽车─比如雪佛兰 Impala 或者宝马 X3─每年用油的成本为 1,200 美元,排放二氧化碳 6.6 吨。给这些车装上电动马达后,年燃料成本可降至 400 美元,尾气排放量也减少到 1.5 吨左右。

    问题主要在于,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太高,其中最昂贵的就是电池。一个安全可靠、经久耐用、充电快速的汽车电池,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昂。比亚迪公司宣称,它已经在磷酸锂铁离子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它是否真的能行,谁也说不好。

    怀疑者认为,比亚迪不可能生产出既在功率上超出竞争对手、成本又相对低廉的电池产品。美国能源部购买了一辆 F3DM 轿车,以便拆下车上的电池进行研究。密切关注该公司的野村证券公司(Nomura Securities)新加坡分部分析师奇特拉·戈帕尔(Chitra Gopal)说,比亚迪正在研发“全新的技术,但它在规模化和低成本生产这种电池方面的能力尚不得而知”。电动汽车网站“电动车世界”(EV World)创办人兼总编辑威廉·摩尔(William Moore)说:“他们必须让大家相信,他们销售的汽车可靠、耐用,质量一流。”

    就连欣赏比亚迪公司的人也说,它生产的汽车从内饰到外观都远非完美。“他们的汽车远远赶不上丰田汽车,这不可否认。”索科尔承认。比亚迪目前向非洲、南美和中东出口靠汽油驱动的汽车,但他们的竞争优势是售价而非质量。

    比亚迪推出的第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叫做双模式汽车,主要靠电力推动,同时备有一台内燃式引擎。两款全电动汽车─E3 和 E6 型─今年晚些时候也将问世,首先在中国销售,主要卖给团体用户:政府机关、邮政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出租汽车公司,这些用户都将建立快速充电中心。欧洲由于油价居高不下,最有望成为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出口市场。王传福在去年与一家荷兰汽车经销集团 Autobinck 签订了协议,由后者在荷兰及五个东欧国家分销比亚迪的汽车。

(摄影:David Yellen)

    比亚迪公司尚未决定是否进军美国市场,因为在美国使用电动汽车不像在欧洲那么划算。已经进入比亚迪董事会的索科尔说,该公司不如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企业的电池供应商。不过,仍然有一些美国人急于同比亚迪做生意。《财富》杂志记者采访比亚迪的第二天,美国俄勒冈州州长泰德·库隆戈斯基(Ted Kulongoski)专程来此试开电动汽车,并且敦促该公司通过波特兰港进口。与此同时,比亚迪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展下一个大项目,他们称之为“家庭清洁动力方案”,大体内容是开发一组屋顶太阳能光伏打板,内置储存电力的电池,以备没有太阳时使用,所有的组件全部由比亚迪自行生产。“太阳能取之不尽。”王传福说。“一旦改进了技术,我们就能降低成本。”同时,他还集中精力提高管理队伍的能力,以推动公司发展。“好的一面是,他今年才 42 岁。”索科尔说。“不好的一面是,他目前显然是公司的大脑和驱动力。他必须加快管理队伍建设的速度,我觉得他也明白这一点。”去年冬天,轮到索科尔带王传福走访美国了。他俩从底特律动身─比亚迪汽车在那里举办的北美汽车展上引起了轰动,到西海岸结束─王传福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查理·芒格。途中,他俩还在奥马哈稍作盘桓。

    “比亚迪是怎么发展得这么快的?”巴菲特通过译员问王传福。“我们公司依靠的是专有技术。”王传福回答。像往常一样,巴菲特对技术问题小心谨慎,他问比亚迪如何保持领先地位。“我们从不停下脚步。”王传福答。

    巴菲特也许不懂电池或汽车,更不懂汉语。不过,开汽车是用不翻译的。

    译者:夏蓓洁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