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Tesla狂野之旅
 作者: MICHAEL V. COPELAND    时间: 2008年09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三十四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制造世界上第一辆超级汽车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即便没有狂妄自大的情绪,没有组织内的明争暗斗,没有几乎把Tesla甩出路面的管理失误,也是如此。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但是,据 Tesla 公司负责销售、市场营销和服务的主管达里尔·瑟瑞(Darryl Siry)说,这是不可能的。他说,今年 6 月莲花工厂的官员开始警告说,新车 8 月底问世不现实。艾伯哈德却一再坚持。瑟瑞说,艾伯哈德在员工大会上表示,“如果我们赶不上这次发布,我们就完蛋了。”然而,Tesla 当时甚至还没有向零部件供应商公布这款汽车的所有规格。两家供应商─Xtrac 以及后来的 Magna─未能研制出两挡的变速箱。不过,Tesla 仍然在扩大开支,就好像它即将于 8 月底投产一样。例如,公司为音响和导航装备投入了 46.9696 万美元,可这些设备从未装配到汽车上,而是以亏本的价格卖还给了分销商。“自始至终督促汽车早日出厂的都是埃隆,不是我。”艾伯哈德说。“我不同意这样花钱,但埃隆坚持己见。”

    尽管 Roadster 计划严重偏离了发展轨道,但 2007 年 1 月至 6 月的多次董事会月度会议都在讨论展厅的设计,以及另一个类似的计划,为 Tesla 公司的另一款车型寻找厂址─他们选中了阿尔伯克基─这款代号为 Whitestar 的轿车定价 5.9 万美元。“高级管理层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就是希望它自行发展,他们则可以晚些解决问题。”一位董事会成员说。“他们管理成本项目,但却不理睬汽车开发和供应链的里程碑究竟在何处,就好像它们毫不相关一样。”

    由于现在有一些更有金融头脑的投资者(如 Valor Equity Partners 和 Technology Partners)支持公司,因此董事会开会时又开始关注经营数字了,而据穆斯克和其他 3 位董事讲,艾伯哈德根本没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里,都是财务总监提供这些数字。”艾伯哈德辩解道。“我是工程师,不是财务人员。”在 2007 年 7 月的董事会会议上,艾伯哈德受到了盘问。“你可不能跟我说,这辆汽车的制造成本是 6.5 万美元,其中仅电池的成本就超过了 2 万美元。”这位董事回忆道。“这位 CEO 不愿承认这些问题,他请求帮助。你必须根据数据作出承诺,并且将它们转变为现实,而不是希望它自己实现。我们并不认为这已引起他的注意,因此董事会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一个月之后,艾伯哈德被撤销了 CEO 职务,降级为技术总裁。

    2007 年 8 月,Tesla 的优先任务终于通过众所周知的“马克斯清单”被理顺了。这份清单由迈克尔·马克斯(Michael Marks)制定,他是伟创力公司(Flextronics)前 CEO,同时也是 Tesla 公司的少数派投资人,穆斯克钦点他取代艾伯哈德担任临时 CEO。这份清单以重要性为序罗列了 12 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可能使汽车交付时间推迟。排在前 3 位的分别是:电池、电池冷却和变速箱。

    艾伯哈德是个以市场为导向、高度商业化的理想主义者,而马克斯却是制造奇才,他绝不容忍在日程表或成本方面有任何模棱两可的事情。他很快便意识到,8 月底发布新车的目标无法实现,于是他下令做出最少半年的延期。“所有不以 Roadster 下线为直接目的的工作都被我推迟了,”马克斯说。这意味封存在阿尔伯克基修建工厂的计划,关闭在泰国为其他汽车客户生产电池的附属业务。“如果我们不能让这辆汽车下线,”他说,“就不会再有生意了。”

    之前,艾伯哈德与莲花公司就生产 Roadster 达成了一项交易,其中包括如果不能按期投产的惩罚措施。Tesla 未能如期投产。去年 10 月,莲花公司向 Tesla 提交了一张 400 万美元的账单。这仅仅是公司遭遇的一系列现金流问题的开始。“我们已经为数百辆汽车购买了 80% 的零部件,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其余 20% 的零部件(其中包括可以使用的变速箱),因此我们生产不出(这款汽车),也就无法得到货款。”穆斯克说。

    马克斯一直让艾伯哈德暂时忙于管理动力供应电子装置的问题以及公司的公众形象,但在 2007 年 12 月,在穆斯克的策划下,艾伯哈德被赶出董事会。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Tesla 又辞退了 10% 的员工,据说他们大多是艾伯哈德的心腹。

    艾伯哈德愤怒已极,他认为自己一直都在听任穆斯克的摆布。“他要么是位被动投资者,要么就是被卷入其中,”艾伯哈德说。“而且我可以告诉你,埃隆参与了整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尽管艾伯哈德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但他还可以打一场公关战。他创办了“Tesla 公司创始人的博客”,详细介绍他所说的“秘密大屠杀”,并且请求现任及前任公司员工发表评论。一个很具代表性的贴子是这样的:“与我创建公司时相比,公司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公司变得非常诡秘、冷酷。这就好像他们正努力挖出所有仍在跳动的心脏并且将之碾碎。”

    董事会简直要疯了,约勒请求艾伯哈德住手(最终他降低了调门)。代表 Tesla 公司的支持者 J.P. 摩根公司(J.P. Morgan)参加董事会会议的南茜·芬德(Nancy Pfund)说,艾伯哈德所说的“大屠杀”实际上只是要控制成本。“我们必须降低公司烧钱的速度,”她说。“这个过程历来都很痛苦,但这并不意味我们不必这样做。”

    留下来的员工士气大减,尤其是因为这款汽车离下线还差得很远。“我们知道,除非能把汽车开出来,否则情况不会好转,这才是我们集中精力要做的事情。”首席技术官施特劳贝尔说。穆斯克开始每周抽两三天到公司总部上班。董事会请来了泽夫·德罗里(Ze'ev Drori)担任常设 CEO,以取代临时就任的马克斯。专注于公司运营工作的德罗里是硅谷元老,这是他退休后再次出山。与此同时,首席技术官施特劳贝尔把摆在圣卡洛斯展厅里的汽车彻底拆开,仔细研究每一块印刷电路板和轴承,从中找出公司可以削减成本的地方。由于没有供应商能够提供 Tesla 想要的那种两挡变速箱,施特劳贝尔的团队仍在继续研发只有一个挡位的变速箱,看看它能否从发动机和电动驱动装置中挖掘出更多动力。2008 年 3 月,由于已经明确了在当年年底前把成本控制在标价以下的路线,因此 Tesla 决定公司不能再等了,于是开始生产 Roadster 跑车。不过,为了达到承诺的性能,前 40 辆跑车的变速箱需要在年底前更换。

    有 7 辆 Tesla 跑车已经下线(它们是所谓的“创始人系列”的一部分)。[幸运车主分别是:穆斯克兄弟,董事会成员安东尼奥·格莱西亚斯(Antonio Gracias),投资人斯科尔,谷歌公司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当然还有艾伯哈德。] 公司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再产出几百辆。穆斯克已经开始考虑在 2010 前的某个时间推出 Tesla 的下一款新车。这款名为 Model S 的全电动家用四门掀背式轿车售价为 6 万美元,目前穆斯克计划在旧金山湾区生产这款汽车。他需要筹集 2.5 亿至 3 亿美元,而且他明白 Tesla 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发展才能成长为一家真正的汽车公司。就目前少量生产汽车所经历的种种困难来看,要把工厂的规模扩大到数千辆甚至是数万辆,困难将比现在大得多。

    此外,还有许多汽车迷和专业人士在静观其变,他们想知道当这些汽车真正上路行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尽管你可以为 Tesla 汽车买保险,但一个非常让人担心的问题是这 6,831 块电池同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先别管它们是否会烧。”密歇根大学运输研究协会(University of Michigan'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助理研究员布鲁斯·贝尔佐夫斯基(Bruce Belzowski)在谈到 Tesla 的电池时说。“如果它们不工作怎么办?这些电池技术的确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它们无从比较,它实在太新了,我们甚至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Tesla 公司说,这些电池已经完成了相当于 4 万英里的测试,没有发现任何安全性或耐用性的问题。

    Tesla 的顾客对此似乎并不特别担心。在整场闹剧中,1,000 名顾客里只有 30 人要求退款,而这些名额很快就被其他人填满了。工程师厄尔·考克斯(Earl Cox,他和他的父亲、斯坦福大学教授唐·考克斯各买了一辆 Tesla 跑车)说,他非常尊重艾伯哈德。“但是,我仍然希望 Tesla 能够成功,”他说。“如果埃隆·穆斯克因为这件事而成为历史上与亨利·福特(Henry Ford)齐名的人物,我也会非常高兴。这是辆非常棒的汽车,我对它一见倾心,而且我恨不得立刻就拥有它。”

    曾在网络技术公司 Packet Design 与艾伯哈德和塔彭宁共事的软件工程师史蒂芬·卡斯纳(Stephen Casner)也持同样的观点。正是由于信任这两位老同事,他才交了 10 万美元,购买一辆辐射红的 Roadster。在艾伯哈德被赶出公司,而且塔彭宁也辞职之后,他并没有要求退款。“我猜我实在是太想要这辆车了,”卡斯纳说。

    不管怎样,新兴公司的发展总是一波三折。通常,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要么骄傲自大,要么专横跋扈,或者是兼而有之。但是从某个角度来看,穆斯克是正确的:只要这辆汽车能够让人过目不忘,那么人们很快就会忘记发展道路上的种种坎坷。

    译者:钱志清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