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近观欧洲

台湾选举、香港占中与柏林墙

赵永升 2014年12月26日

赵永升,财富中文网专栏作者,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副会长。本专栏聚焦欧洲经济、文化及中国公司在欧洲的发展。
迄今25年过去了,德国倒塌的也只是有形的“柏林墙”,无形的“柏林墙”依然竖立着。因而,回归17年后的香港与大陆之间,尚存一定程度上无形的“柏林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至于台湾,当年也着实让诸多大陆的省份望洋兴叹,但近年来也已陆续被一些大陆省份超过:广东的GDP总量早在2007年就已超过台湾,江苏和山东同时在2008年超过。到了2013年,台湾的GDP总量折合人民币约为3万亿元,只排行老六,居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河南之后。部分省市的GDP,详见上图《中国部分城市与省份2013年GDP总量》所示。

    其实,港台与大陆之间的经济异质性变化,与德国东部与西部之间有所不同。德国东西部异质性,由柏林墙倒塌之前东德的极贫与西德的巨富,演变到柏林墙倒塌之后直至今日尽管差异已大为缩小,但德东地区较比德西地区依然相对落后,经济异质性较为显著的格局。而港台与大陆之间的异质性,则由香港在1997年回归前、台湾在大陆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在各项经济指标变量上较比大陆具有绝对优势,演变到今天二都(京沪)已超、四都(天津、广州、深圳、苏州)即将超过香港、五省已超台湾的局面。

    德国东西部之间的异质性无非是差异缩小,但整体的走势未变;而港台与大陆之间的异质性演变,则可谓十足的“逆袭”。无论如何,这两者都会在经济的现实世界中,引起不同经济体之间原有平衡的破坏。德东地区与德西地区之间迄今尚存的隔阂与问题,即是经济异质性失衡的一个明证。

1992-20146月台湾民众台湾人/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民调结果,

来源: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

    经济的异质性失衡进而引起社会问题,乃至一定程度的危机,在港台与大陆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随着当地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与大陆较比优势的丧失,港台当地人对大陆乃至“中国”或“中国人”的认同感,自然而然也随之呈下降趋势。详见上图《1992-2014年6月台湾民众台湾人/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民调结果》。

    从图中的民调显示,从1992年到2014年这二十多年期间,台湾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Identity Recognition)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达到了60.4%,创下1992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新高纪录;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比例降至32.7%,而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则只剩下3.5%,两者都是历年调查中的最低纪录;在民调的样本中,无反应受访者有3.4%。

    该民调由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于2014年所作。这是一家颇具权威的研究机构,因而笔者认为应该具有相当的考量价值。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笔者认为,依旧要从经济的异质性找原因,也是台湾与大陆之间近乎“逆袭”的异质性失衡,引起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困惑,乃至恐惧与逆反。香港人基本也是这个心理状况。这20多年正是中国大陆进入改革的第二阶段,即深化改革阶段,无论是经济与社会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革。

    那么,面对经济异质性导致社会问题乃至危机的现象,又该如何办?“解铃还须系铃人”。正如前文所述,有历史的与现实的、政治的与经济的、心理感受的与意识形态的因素,但究其根还是经济为上。所以,解决的方案,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的增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我来点评

相关稿件

香港文化式微了吗?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