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传媒春秋

“孙子”与外交套话

张少威 2011年06月20日

张少威,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香港资深传媒人。

“孙子”作为显示重要性的一个象征性词汇,在中美外交套话中有了新解。

    上周末是父亲节,世界各地有不少人向爸爸、爷爷祝贺节日。美国人很少一家三代住在一起,因此爷孙见面有时就成了家中的大事,这就难怪他们常把“孙子”挂在嘴边,有政府高官甚至会把它与官方会晤“混为一谈”。如今,这种“西方思维”已被中国人所接受,“孙子”作为显示重要性的一个象征性词汇在外交套话中也有了新解。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曾数度访美,他的谈判对手之一是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Warren Christopher)。这位年近七旬的资深外交家有一次在评价中美关系时表示,六个月内他与钱副总理在不同的国际场合频繁会晤,比他见他孙子的次数还多,这说明两国政府均高度重视美中双边关系。

感觉不爽源于文化差异

    对克里斯托弗的比喻,钱副总理当时显得并无反感,但有参加会晤的中国官员感到不爽,并在与我私下交谈中表示,克里斯托弗倚老卖老,似有对钱副总理不敬之嫌,哪能把外国政府领导人与他孙子“相提并论”?

    十多年过去了,西方的一些理念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在外交场合,用亲人做比喻也已司空见惯。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月于华盛顿举行,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会上谈及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要性时说,“实际上我已经是70岁的老头了,按照道理应该回家同儿孙相聚,共享天伦之乐,那为什么还在不停地奔忙于太平洋两岸,一次一次地同我的美国伙伴们坦诚对话、虚心交流呢?……”这番“肺腑之言”与克里斯托弗昔日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效,既表明了中国政府的诚意,也能为美国听众所接受,显示出中国政府官员的外交辞令也在与时俱进。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